總統賴清德近日展開南太平洋友邦訪問行程,期間選擇在夏威夷和關島過境,這些地點不僅位於第一至第三島鏈要衝,亦在地緣政治上具有高度戰略意涵。學者分析,賴總統此行不僅彰顯台灣主權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戰略連結,也釋放出台灣在印太安全架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第一島鏈作為圍堵中國擴張的前線,擁有全球約26%的海運經濟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灣正處於第一島鏈的核心地帶,不僅對區域和平穩定具有關鍵意義,更是日本和韓國能源運輸的生命線。同時,第二島鏈則作為穩固第一島鏈的支柱,目標在於遏制中國在全球的地緣擴張行動。
賴總統此次行程中的重要節點,包括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帛琉,這些國家在地理上連接第一與第二島鏈。北京政府近年來透過「一帶一路」計畫在南太地區強化影響力,而台灣此行則明確傳遞對抗中國擴張的戰略意圖。蘇紫雲認為,此行有助於鞏固台灣在區域安全架構中的核心地位,並與盟邦合作推動共同的安全與發展目標。
另一方面,中國可能利用賴總統出訪為藉口,對台灣展開軍事威脅。根據國防部資料,美軍目前在印太區域部署了三艘航艦打擊群,包括華盛頓號(George Washington CVN 73)、林肯號(Abraham Lincoln CVN 72)和卡爾文森號(Carl Vinson CVN 70),形成對台灣的北方、南方及東方多重支援態勢。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中共的軍事行動可能視美方與賴總統互動情形而定,但大規模挑釁的可能性較低。
針對北京可能試圖藉此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先訂規矩」的說法,揭仲分析,這一策略效果有限,尤其川普的外交風格更不容易接受中國的規範。美軍目前的航艦部署則顯示,美方意圖以穩定的軍事存在應對中國挑釁,避免在政權交接期內出現不必要的緊張局勢。
賴總統此次過境和訪問的安排,不僅強化了台灣與盟邦的連結,也為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學者認為,台灣在第一島鏈中的核心角色,將在未來的地緣政治局勢中繼續受到重視,並為印太戰略的深化注入更多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