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帶動的能源需求為地熱能源創造了契機,但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競爭與高額前期投資成本,使其前景仍充滿挑戰。未來,若政策支持持續增強,並搭配技術突破,地熱能或將成為全球潔淨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之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激增正推動能源產業的轉型。大型科技公司如Meta與Alphabet,積極尋找潔淨能源供應來源,以滿足其資料中心的高耗能需求。在這一浪潮下,地熱能源新創公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然而,天然氣產業的競爭與政策不確定性,也為地熱領域帶來挑戰與變數。
AI模型訓練和運行需要龐大的計算資源,而資料中心的能耗因此水漲船高。為應對這一需求,Meta與Alphabet等科技巨擘已與地熱能源新創企業合作,探索穩定且無碳的電力來源。這些合作不僅推動地熱能技術的創新,也促使市場對潔淨能源技術的需求快速攀升。
資料中心營運商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2023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總電力消耗約佔全球電力需求的1%,並預計在AI技術進一步普及後,這一比例將達到3%至5%。
地熱能源被視為穩定且無碳的能源形式,相較於風能和太陽能具備非間歇性的供電優勢。與核能相比,地熱電力系統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部署,並且安全性更高。然而,地熱能源開發仍面臨高昂的前期投資,包括鑽探與地質調查成本,以及繁瑣的許可審核流程。
投資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地熱項目總融資金額僅略高於7億美元。儘管資金有限,但部分新創公司如Fervo Energy和Gradient Geothermal已吸引重要投資者支持。例如,Fervo Energy獲得了美國頁岩氣生產商德文能源公司的投資,表明傳統能源企業也在關注這一新興市場。
然而,石油與天然氣巨頭的積極布局,對地熱能源的成長構成挑戰。雪佛龍、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提出將天然氣發電與碳捕存技術結合,作為減少碳排放的過渡方案。他們主張,天然氣不僅成本低廉,且技術成熟,能夠迅速擴展以應對市場需求。
Sage Geosystems執行長塔夫指出,大型石油公司對地熱技術雖然持觀望態度,但中小型能源企業與服務供應商對這一領域興趣濃厚。這顯示地熱能在能源供應結構中仍具有潛在競爭力,尤其是在能源多樣化與穩定供應的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
根據能源顧問機構Rystad Energy的數據,美國傳統地熱專案的均化能源成本(LCOE)約為每千度64美元,與燃氣複循環機組的77美元相比具成本優勢,也遠低於核能的182美元。
除了成本優勢外,美國政府近期對地熱能產業提供政策支持。眾議院已通過「清潔能源法案」(CLEAN Act)與「地熱能法案」(HEATS Act),這些法案將簡化地熱開發的許可流程,降低前期投資風險。如果參議院最終批准並立法,預計地熱能的市場將迅速擴張。
地熱能源的潛力不僅限於供應資料中心用電,也可能在區域電網與獨立微電網發揮重要角色。分析師指出,地熱能若與其他潔淨技術(如儲能電池)結合,將能提供更具彈性的電力解決方案。
然而,要實現這一潛力,地熱能產業必須克服技術與融資障礙。首先,改進鑽探技術以降低成本,並加速地質勘探技術創新,將是推動市場擴展的關鍵。其次,政策與公私合作關係也需要持續深化,以促進更多資本流入。
AI技術帶動的能源需求為地熱能源創造了契機,但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競爭與高額前期投資成本,使其前景仍充滿挑戰。未來,若政策支持持續增強,並搭配技術突破,地熱能或將成為全球潔淨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