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登場 動保團體籲勿將流浪犬貓當替罪羊

「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登場 動保團體籲勿將流浪犬貓當替罪羊

台北「2024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於10日登場,活動訴求聚焦於改善台灣遊蕩犬貓的管理與教育政策。活動中,多個動保團體高舉標語,呼籲政府在處理遊蕩犬貓問題時,不要將野生動物的生態問題歸咎於流浪犬貓,而是應該落實飼主責任,讓每隻犬貓都得到妥善的照顧。

活動吸引了約1500名支持者參與,包括許多關注動物保護的團體及民眾,大家一起舉牌呼喊口號,例如「犬貓問題不逃避,政府面對不消極」、「犬貓有家不遊蕩,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安居,生態永續」,以呼籲政府制定更完善的遊蕩犬貓管理政策,並推動民眾對飼養責任的認識。

針對流浪犬貓對野生動物生態的潛在影響,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表示,活動的主要訴求不是針對流浪犬貓,而是希望提升人們對流浪動物的關注,並防止任意餵食造成動物聚集。劉偉蘋指出,餵食流浪犬貓雖可能延長牠們的生命,但也會引發疾病傳播、生命品質低下等問題。他強調,若想真正解決流浪犬貓問題,關鍵在於減少隨意餵食,並強化犬貓結紮措施,以達到生態平衡。

「為野生動物而走」活動登場 動保團體籲勿將流浪犬貓當替罪羊

台灣動物共生聯盟也到場支持,該團體呼籲政府在考慮生態保育問題時,不應一味將野生動物生態失衡歸咎於流浪犬貓,而是應重視飼主責任和相關教育。團體成員表示,野生動物的棲地與犬貓的生存空間衝突問題不能簡單歸咎於流浪犬貓。

在活動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指出,日前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也將生物多樣性列為全球焦點,各國政府應加強部門合作,推動保育政策。他強調,保育工作不應僅是環境或保育機構的責任,而是應該成為跨部門的共同行動方針,促進全民關注並參與。

林思民認為,當前政府在保育石虎、穿山甲等瀕危物種方面的努力雖有成效,但在應對遊蕩犬貓帶來的問題上,需進一步協調各部會並制定有效對策。他呼籲,政府應強化教育政策,讓動物保護意識進入校園課綱,讓下一代更能理解飼主責任的重要性。

活動主辦方強調,最終目標是希望台灣能達到「沒有流浪犬貓」的理想狀態,讓每隻犬貓都在愛心飼主的照護下生活,實現生態永續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