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中壢區桃園市議員參選人林昭印,30日在臉書公布「好生活 . 印道理」第四波政見「社會正義、弱勢發聲」,並將需要助力的弱勢族群分為社會弱勢、疫情弱勢,以及外籍弱勢三大類,並指出其中環環相扣、週而復始的負面循環需要解決,話題切中疫情下的許多關鍵議題,引發不少支持者共鳴。
林昭印在公布前一波政見「有屋安居、放心成家」後,接著公布第四波政見「社會正義、弱勢發聲」,指出同樣是屋、是家,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並不是每一座屋簷下都充滿幸福笑聲,因為弱勢族群艱難地過著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而他們迫切需要的,就是充足的社會正義力量,以及相關措施作為邁向未來的靠山。
針對社會弱勢部分,林昭印說,包括低收入戶者、獨居長者、失業工人、街友、身心障礙、雙失青年等,或許因為資源、競爭力不足,以及其他先天、後天因素影響,讓他們失去謀生能力,甚至在社會不同角落遭到不平等對待,並被貼上各式各樣負面標籤。然而,許多人如果能夠得到適時引導、輔導,以及資源協助,是有能力重新站起來,在人生、甚至職涯賽道上再出發的!
再者,新冠疫情讓一切轉往線上化,但很多社會弱勢的孩子根本連電腦都買不起,而如果父母親因為疫情而失業,這些孩子甚至可能連溫飽都有問題,更不用提安心學習了!「還有許多弱勢新移民家庭的父母或單親爸、單親媽們,為了照顧生計,從事著非常辛勞卻薪水極低的工作,他們本身在外要面對適應台灣生活環境、職場環境的問題,而回到家卻又面臨另一項艱鉅挑戰:因為中文能力不足,他們無從陪伴孩子學習,更不用說輔導孩子課業了!」
一位桃園中壢區的弱勢團體志工老師就指出,遠距教學所需要的配備對很多弱勢家庭是沈重負擔,尤其平板和網路設備絕對是翻轉弱勢人生的關鍵,政府一定要更重視,「另外,政府補助一般都到小學為止,國中之後給予的資源和關心較少,但是國高中時期,是學生叛逆期,反而更需要全面的關心與輔導!」
另一位客語老師則建議:「針對弱勢家庭輔導就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急難物資的支援之外,輔導就業可以照顧弱勢家庭的尊嚴,給予他們溫飽機會。而弱勢補助應該更加精準,因為在無收入部份可能很難調查,包括有沒有私營收入,但有些人是真的沒錢吃飯,不過直系親屬有房產,導致他們很難申請補助,因此,各方面的措施、制度都必須更靈活。」
林昭印呼籲,台灣人大多很善良,樂於助人,他的身邊就一直都有很多善心人士提供社會資源、照顧弱勢,而他想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有需要的朋友,能夠有清晰、友善的管道申請援助,讓他們的聲音能夠被更多人聽見,彰顯台灣社會正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