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202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將成為全球氣候融資的關鍵討論平台。從11月11日至22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談判代表及民間團體將齊聚一堂,針對氣候融資、化石燃料淘汰等議題展開討論,尤其是如何支援開發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
COP29已被視作「融資締約方會議」,重點放在氣候融資的擴大。根據巴黎協定的承諾,高所得國家需提供資金幫助低收入國家推動低碳轉型並適應氣候變遷影響。然而,之前的目標是2020至2025年期間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這一數字直到2022年才實現,且因重複計算的疑慮被質疑不足。此次峰會將針對「新的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進行協商,數額預估將從數兆美元起跳,以滿足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
巴庫方面已公布會議的日程安排,包括11月11日的開幕典禮,隨後將進行一系列討論,涵蓋氣候融資、能源、科技創新、人權和生物多樣性等議題。多方代表將參與討論,其中包括聯合國成員國、歐盟、巴勒斯坦、教廷、庫克群島等。據估計,本屆COP29將吸引4萬至5萬人參與,為會議增添透明度和公信力。
COP29的議題重點在於為氣候目標尋求資金來源。根據2015年的巴黎協定,各國承諾努力將本世紀氣溫增幅控制在1.5度內,然而現有的措施可能讓氣溫升幅達到2.6至3.1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警告,若無法達到1.5度目標,氣候變遷將引發更嚴重的災害,迫切需要全球加速行動。
然而,氣候融資面臨的分歧在於誰應承擔資金責任。高所得國家與歷史上碳排放量較高的國家被認為應付出最多,但近年已開發國家要求中國、印度等收入較高的開發中國家出資,此舉引發激烈爭論。此外,資金形式的選擇也頗具爭議,例如貸款或捐助,這將影響資金接受國是否會進一步陷入債務危機。
隨著COP29的召開,國際社會也寄望能制定每年至少1兆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種種挑戰。此次巴庫峰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協調各國資金的承諾,更是攸關全球氣候行動的未來走向,對於確保未來世代的環境安全具有深遠意義。